您当前的位置:钢材 > 建筑钢材 > 市场分析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2024-06-15 22:58: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 admin888
分享到
关注第一钢铁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第一钢铁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第一钢铁网在线客服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通病现象1:

框架柱钢筋锚固、接头位置不当

关注要点

1、中柱顶部纵筋锚固可向里或向外弯折 12d,也可用锚头锚板,直锚长度够时可不做弯锚;边柱外侧纵向钢筋可弯 入梁内做梁上部纵向钢筋,或将梁上部纵筋伸入柱内,按照图集节点要求进行锚固;

2、上柱与下柱相连时,若上下柱钢筋根数不同,根数较多的钢筋分别从楼面或梁底起算锚固长度 1.2Lae;

3、上柱与下柱相连时,若上下柱钢筋直径不同,直径较大的钢筋伸入直径较小的一侧柱中,接头位置宜在直径较小柱中;

4、相邻纵向钢筋连接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50%。

通病现象2:

剪力墙钢筋锚固、接头位置不当

关注要点

1、墙体水平筋必须伸入端柱对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然后弯折;墙体水平筋伸入端柱的直锚长度≥Lae 时,可不必 弯折,但必须伸至端柱对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

2、剪力墙竖向钢筋伸入板顶后,水平弯折 12d,当直锚长度≥Lae 时,可不弯锚;

3、一、二级抗震等级非底部加强部位或三、四级抗震等级或非抗震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搭接长度 为 1.2Lae。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通病现象3:

框架梁钢筋锚固、接头位置不当

关注要点

1、中间支座 KL 梁直锚段从柱边起算,且≥Lae;

2、边支座 KL 上部钢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且≥0.4Lae,向下弯锚 15d,WKL 不同之处是向下弯锚至梁底;

3、梁上部通常筋连接位置宜在跨中 ln/3 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在支座 ln/3 范围内,同一连接区段接 头率不宜大于 50%。

通病现象4:

板钢筋锚固、接头位置不当

关注要点

1、纵筋在端支座应伸至支座(梁或剪力墙)外侧纵筋内侧后弯折 15d,当直段长度≥La 时可不弯折;

2、中间支座处钢筋应伸过梁中心线且≥5d;

3、抗裂构造钢筋自身及其与受力主筋搭接长度为 150,抗温度筋自身及其与受力主筋的搭接长度为 Ll。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通病现象5:

墙体竖向钢筋移位

原因分析

1、 出板面钢筋固定不到位

2、 梁筋过密,迫使墙柱筋移位

3、 墙柱筋不垂直、扭转,插筋未校正

防治措施

1、复杂钢筋节点翻样设计

2、加强钢筋放线定位

3、出板面插筋应及时校正,绑扎或点焊限位箍固定牢固:

通病现象6:

变截面插筋漏埋

原因分析

1、 未全面看图,上下层图纸未对照结合

2、 检查不到位,未安排专人检查插筋位置、数量

防治措施

1、 应仔细看图读图,尤其是柱子变截面、变直径楼层

2、 工序交接前,安排专人检查插筋位置、数量:

通病现象7:

墙柱钢筋保护层不到位

原因分析

1、 保护层垫块强度不够,受力破损

2、 保护层垫块安置不到位,造成倾斜、脱落

3、 钢筋扭转、偏斜,造成一侧保护层过厚

4、 箍筋、拉钩尺寸不准确,使钢筋内收,保护层加厚

防治措施

1、 大直径钢筋保护层垫块宜采用细石砼制备

2、 垫块应绑扎于钢筋交叉点上,防止翻滚、脱落

3、 竖向钢筋绑扎完后,应校正,不倾斜、扭曲

4、 箍筋、拉钩尺寸下料应准确,绑扎应牢固

通病现象8:

洞口或预埋管处加强筋 设置不到位

原因分析

1、 钢筋绑扎后,水电工埋管切断钢筋未做加强处理

2、 对洞口加强筋构造形式不熟悉

防治措施

1、 水电工切割开的洞口应及时通知土建进行处理

2、 认真按洞口加强筋大样进行施工

3、 隐蔽前进行着重检查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通病现象9:

节点钢筋漏绑

原因分析

1、 节点区钢筋较密,层次较多,不易绑扎

2、 钢筋超出板面,将已绑好的钢筋强行砸低,造成松扣、 脱落

3、 先封闭模板,造成箍筋无法绑扎

防治措施

1、复杂钢筋节点翻样设计

2、对复杂区域的钢筋,先绑扎完毕后,再封闭模板

3、加强对二排筋的绑扎固定,防止脱落

4、浇筑前派专人检查,对漏绑的进行补绑:

通病现象10:

主次梁交接处加密箍设置不到位

原因分析

1、 未离梁边 5cm 处设置第一道附加箍

2、 附加箍设置未结合原箍筋配置设置 3、 附加箍设置在次梁上

防治措施

1、主次梁相交的地方,由于次梁传来的集中力较大,为克服剪力不利 影响,在主梁上连续设置 3 道附加箍筋,原箍筋正常设置

2、若相交处为等高梁,则在两条梁上同时设置附加箍筋

3、若设计有要求时,按照设计要求附加箍筋道数:

通病现象11:

楼板面筋踩踏变形

原因分析

1、 支座负弯矩筋马蹬间距大、数量少,距离根部过

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踩踏变形,未设专人及时修复

3、 混凝土浇筑时未编制方案或未按方案执行

防治措施

1、 板筋绑扎时上部受力筋在上面,下部受力筋在下面

2、 绑扎的时候,面筋、支座负筋必须满扎

3、 合理设置马蹬数量、位置,保证面筋位置

4、 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工及时修复校正被踩踏面筋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通病现象11:

钢筋搭接长度不够或搭接区 箍筋设置不到位

原因分析

1、 对搭接纵筋的受力属性不清楚

2、 对连接区域的长度不清楚

3、 对搭接区的箍筋配置不清楚或忽略

防治措施

1、 了解所搭接钢筋的受力属性,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 150,纵向受拉钢筋、 受扭钢筋搭接长度为:Lle 或 Ll,根据接头率来判别搭接修正系数

2、 熟悉同一连接区段的长度,绑扎搭接为 1.3Ll,机械连接为 35d 且≥500

3、 在搭接区范围内箍筋应全段加密:

通病现象12:

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差

原因分析

1、 钢筋端部歪扭不正,在夹具中夹持不正

2、 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3、 顶衬时用力过大,造成上钢筋晃动或移位

4、 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上钢筋倾斜

5、 焊接时电流太大,通电时间过长

防治措施

1、 钢筋端部在焊接前应校正平整

2、上下钢筋在夹具内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保持上下钢筋垂直和稳定

3、顶衬钢筋时,用力应均匀适当,不得过大

4、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选择合适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

5、焊接完毕后,不要立即拆下夹具,应适当停留 2min 再卸:

通病现象13:

直螺纹套筒连接不牢固

原因分析

1、 直螺纹接头端部不平整,断面与轴线不垂直

2、 直螺纹加工不到位,车丝数不够

3、 直螺纹接头锈蚀

4、 现场安装时未用力矩扳手拧紧

防治措施

1、直螺纹加工时应将断面处理平整,不翘曲、飞边

2、按照钢筋直径大小加工足额车丝数

3、柱子竖向插筋后,应及时将直螺纹接头戴上保护帽,防止锈蚀

4、现场钢筋直螺纹连接后,用力矩扳手拧紧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责任编辑:admin888 标签: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微信群,千人行业群
客服微信,扫一扫添加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第一钢铁网 |市场分析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admin888

|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通病现象1:

框架柱钢筋锚固、接头位置不当

关注要点

1、中柱顶部纵筋锚固可向里或向外弯折 12d,也可用锚头锚板,直锚长度够时可不做弯锚;边柱外侧纵向钢筋可弯 入梁内做梁上部纵向钢筋,或将梁上部纵筋伸入柱内,按照图集节点要求进行锚固;

2、上柱与下柱相连时,若上下柱钢筋根数不同,根数较多的钢筋分别从楼面或梁底起算锚固长度 1.2Lae;

3、上柱与下柱相连时,若上下柱钢筋直径不同,直径较大的钢筋伸入直径较小的一侧柱中,接头位置宜在直径较小柱中;

4、相邻纵向钢筋连接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50%。

通病现象2:

剪力墙钢筋锚固、接头位置不当

关注要点

1、墙体水平筋必须伸入端柱对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然后弯折;墙体水平筋伸入端柱的直锚长度≥Lae 时,可不必 弯折,但必须伸至端柱对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

2、剪力墙竖向钢筋伸入板顶后,水平弯折 12d,当直锚长度≥Lae 时,可不弯锚;

3、一、二级抗震等级非底部加强部位或三、四级抗震等级或非抗震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搭接长度 为 1.2Lae。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通病现象3:

框架梁钢筋锚固、接头位置不当

关注要点

1、中间支座 KL 梁直锚段从柱边起算,且≥Lae;

2、边支座 KL 上部钢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且≥0.4Lae,向下弯锚 15d,WKL 不同之处是向下弯锚至梁底;

3、梁上部通常筋连接位置宜在跨中 ln/3 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在支座 ln/3 范围内,同一连接区段接 头率不宜大于 50%。

通病现象4:

板钢筋锚固、接头位置不当

关注要点

1、纵筋在端支座应伸至支座(梁或剪力墙)外侧纵筋内侧后弯折 15d,当直段长度≥La 时可不弯折;

2、中间支座处钢筋应伸过梁中心线且≥5d;

3、抗裂构造钢筋自身及其与受力主筋搭接长度为 150,抗温度筋自身及其与受力主筋的搭接长度为 Ll。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通病现象5:

墙体竖向钢筋移位

原因分析

1、 出板面钢筋固定不到位

2、 梁筋过密,迫使墙柱筋移位

3、 墙柱筋不垂直、扭转,插筋未校正

防治措施

1、复杂钢筋节点翻样设计

2、加强钢筋放线定位

3、出板面插筋应及时校正,绑扎或点焊限位箍固定牢固:

通病现象6:

变截面插筋漏埋

原因分析

1、 未全面看图,上下层图纸未对照结合

2、 检查不到位,未安排专人检查插筋位置、数量

防治措施

1、 应仔细看图读图,尤其是柱子变截面、变直径楼层

2、 工序交接前,安排专人检查插筋位置、数量:

通病现象7:

墙柱钢筋保护层不到位

原因分析

1、 保护层垫块强度不够,受力破损

2、 保护层垫块安置不到位,造成倾斜、脱落

3、 钢筋扭转、偏斜,造成一侧保护层过厚

4、 箍筋、拉钩尺寸不准确,使钢筋内收,保护层加厚

防治措施

1、 大直径钢筋保护层垫块宜采用细石砼制备

2、 垫块应绑扎于钢筋交叉点上,防止翻滚、脱落

3、 竖向钢筋绑扎完后,应校正,不倾斜、扭曲

4、 箍筋、拉钩尺寸下料应准确,绑扎应牢固

通病现象8:

洞口或预埋管处加强筋 设置不到位

原因分析

1、 钢筋绑扎后,水电工埋管切断钢筋未做加强处理

2、 对洞口加强筋构造形式不熟悉

防治措施

1、 水电工切割开的洞口应及时通知土建进行处理

2、 认真按洞口加强筋大样进行施工

3、 隐蔽前进行着重检查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通病现象9:

节点钢筋漏绑

原因分析

1、 节点区钢筋较密,层次较多,不易绑扎

2、 钢筋超出板面,将已绑好的钢筋强行砸低,造成松扣、 脱落

3、 先封闭模板,造成箍筋无法绑扎

防治措施

1、复杂钢筋节点翻样设计

2、对复杂区域的钢筋,先绑扎完毕后,再封闭模板

3、加强对二排筋的绑扎固定,防止脱落

4、浇筑前派专人检查,对漏绑的进行补绑:

通病现象10:

主次梁交接处加密箍设置不到位

原因分析

1、 未离梁边 5cm 处设置第一道附加箍

2、 附加箍设置未结合原箍筋配置设置 3、 附加箍设置在次梁上

防治措施

1、主次梁相交的地方,由于次梁传来的集中力较大,为克服剪力不利 影响,在主梁上连续设置 3 道附加箍筋,原箍筋正常设置

2、若相交处为等高梁,则在两条梁上同时设置附加箍筋

3、若设计有要求时,按照设计要求附加箍筋道数:

通病现象11:

楼板面筋踩踏变形

原因分析

1、 支座负弯矩筋马蹬间距大、数量少,距离根部过

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踩踏变形,未设专人及时修复

3、 混凝土浇筑时未编制方案或未按方案执行

防治措施

1、 板筋绑扎时上部受力筋在上面,下部受力筋在下面

2、 绑扎的时候,面筋、支座负筋必须满扎

3、 合理设置马蹬数量、位置,保证面筋位置

4、 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工及时修复校正被踩踏面筋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通病现象11:

钢筋搭接长度不够或搭接区 箍筋设置不到位

原因分析

1、 对搭接纵筋的受力属性不清楚

2、 对连接区域的长度不清楚

3、 对搭接区的箍筋配置不清楚或忽略

防治措施

1、 了解所搭接钢筋的受力属性,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 150,纵向受拉钢筋、 受扭钢筋搭接长度为:Lle 或 Ll,根据接头率来判别搭接修正系数

2、 熟悉同一连接区段的长度,绑扎搭接为 1.3Ll,机械连接为 35d 且≥500

3、 在搭接区范围内箍筋应全段加密:

通病现象12:

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差

原因分析

1、 钢筋端部歪扭不正,在夹具中夹持不正

2、 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3、 顶衬时用力过大,造成上钢筋晃动或移位

4、 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上钢筋倾斜

5、 焊接时电流太大,通电时间过长

防治措施

1、 钢筋端部在焊接前应校正平整

2、上下钢筋在夹具内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保持上下钢筋垂直和稳定

3、顶衬钢筋时,用力应均匀适当,不得过大

4、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选择合适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

5、焊接完毕后,不要立即拆下夹具,应适当停留 2min 再卸:

通病现象13:

直螺纹套筒连接不牢固

原因分析

1、 直螺纹接头端部不平整,断面与轴线不垂直

2、 直螺纹加工不到位,车丝数不够

3、 直螺纹接头锈蚀

4、 现场安装时未用力矩扳手拧紧

防治措施

1、直螺纹加工时应将断面处理平整,不翘曲、飞边

2、按照钢筋直径大小加工足额车丝数

3、柱子竖向插筋后,应及时将直螺纹接头戴上保护帽,防止锈蚀

4、现场钢筋直螺纹连接后,用力矩扳手拧紧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