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钢筋布画与定尺和连接方式对钢筋工程量的影响
admin888
|墙钢筋布画与定尺和连接方式对钢筋工程量的影响
墙钢筋包含墙柱、墙梁和墙身三种类型的钢筋,它们是三者协同受力,尤其是墙柱和墙身的关系,绝不像独立受力的普通框柱和框梁(非框梁)那样是简单的支撑关系,这点初学平法者最容易混乱。
1、墙柱钢筋
墙柱钢筋布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除端柱外,其他类型的墙柱(边缘暗柱、翼墙暗柱和转角墙暗柱)均属于暗柱,一定要先画等厚度和相应长度的墙身,然后再画墙暗柱,确保暗柱和该部位的墙身完全重叠!(这才是广联达官方推荐的规范画法,这样可以确保钢筋转入图形时按照系统默认的设置扔掉暗柱而保证不少砼!其实要求这样布画更主要的是保证钢筋的布排是符合11G平法规则,钢筋量计算才更加准确。墙身水平分布钢筋按平法规范进入暗柱伸至对边再按规范孤端折弯或者转角外侧水平钢筋连续通过,而不是因为暗柱中无墙身导致墙身水平钢筋“锚入”暗柱中!如果暗柱中没有墙身本身已经不再是暗柱了!!!!)
②目前约束边缘暗柱(一般在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中设置,其他部位和其他抗震等级均为构造边缘暗柱)在广联达中的布画不甚方便。这种暗柱有个特点,除了阴影区的暗柱钢筋和箍筋外,在其Lc的范围内有个非阴影区,非阴影区内的竖向钢筋多为墙身竖向分布钢筋,但同时存在与阴影区暗柱内的箍筋沿竖向同间距布排的跨越阴影区和非阴影区的连环套箍筋或者非阴影区内单独存在与阴影区暗柱内的箍筋沿竖向同间距布排的非封闭的拉筋(详见11G101-1的P71)。这种构件布画的难点在于如果只画阴影区的暗柱就少计算了非阴影区长度范围内的箍筋或者拉筋钢筋工程量;如果在Lc的范围内布画暗柱需要在广联达参数化暗柱中刻意选择带非阴影区的暗柱,目前带非阴影区的参数化暗柱中仅仅有两三种形式供选择,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情况,同时即便是这样,仍然需要刻意编辑非阴影区中的竖向钢筋和箍筋。比较折中的做法是:把非阴影加密区Lc内的拉筋布在暗柱属性框中的“其它箍筋”项中,点击“其它箍筋”项后边的下拉按钮,在编辑窗口中选择与图中拉箍相同或相似的图形,按原暗柱的箍筋信息输入即可。
③剪力墙的边缘构件柱的纵向钢筋一般上层露出长度均为0.5米,接头百分率为50%,箍筋多为一个加密区,计算较框柱简洁得多。
2、墙梁钢筋
墙梁钢筋分为连梁、暗梁和边框梁三种。
①连梁属于剪力墙中的洞口(或预留洞口)上方的“过梁”,位置位于当前层也可能跨层(注意:结构定义为跨高比小于等于5,同时两端均以砼墙为支座);
②暗梁和边框梁一般位于砼墙的顶部(边框梁和暗梁的区别在于前者比墙身厚两边均突出墙身形成边框,而后者是与墙身等厚),都属于墙身水平加强带,暗梁和边框梁与暗柱(边框柱)节点构造与框架结构的柱梁节点相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广联达智能布置暗梁还是手工在墙身“点”布置暗梁,在暗柱与墙身完全重叠的单墙肢(施工时只有暗柱)上仍然可以布置上暗梁,并且广会计算该部分暗梁工程量,这个是不正确的,因为实际上这个钢筋根本没有。所以在“点”布暗梁时千万要注意这个问题。
3、墙身钢筋
墙身钢筋较为简单,主要是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形成的钢筋网片(结构称为排),墙身厚度在370mm以内多为两排,排排之间用矩形或者梅花形布排的拉筋建立联系,增加竖向钢筋网架的稳定性。
①竖向分布钢筋不会进入暗柱,而水平分布钢筋将“进入”(非锚入)暗柱,水平分布钢筋在墙肢相交成翼墙或者转角墙时,会产生出所谓的内外侧之分,一般外侧水平钢筋转弯连续通过(当然可以在一侧连接或者两侧交替连接),内侧钢筋则一般伸至暗柱对边折弯(孤端10d,非孤端15d)。墙身钢筋伸至端柱有锚固的概念,结构受力要复杂些(见11G101-1P69)。
②墙身中的拉筋数量,梅花形布置近似为矩形布置的两倍。由设计师在设计中指定。
③广联达钢筋软件中同向的砼墙和砌体墙重叠布画,砼墙优先,砌体墙将自动被断开,也就是说砌体墙只能紧挨着砼墙布画;但是这个优先到了图形算量软件中就不存在了,后画的墙将替换先画的墙(不管是否是砼墙)。童鞋们布画是尤其要小心。